10月16日,第三十四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我院地质85级校友贾爱林荣获孙越崎能源大奖并作为能源大奖获得者代表围绕“不忘初心,勇攀高峰,推动我国天然气快速发展”作主题发言,我院勘查04级校友秦宁荣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乔平荣获孙越崎优秀学生奖。

贾爱林,1989年毕业于我院石油地质勘查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长庆油田特聘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津贴,先后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中国石油“十大杰出青年”、“特等劳模”并获铁人奖章,“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荣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8项。
参加工作30余年来,他注重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从事野外露头基础研究5年以上,连续15年主持三期国家天然气开发重大科技专项,构建了油气田地质建模与天然气开发理论体系;注重现场实践和成果应用,20年坚持在油田现场一线工作,主持和参与了苏里格、克拉2、榆林、神木、登楼库等一批重大气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推动中国石油天然气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量的快速增长;注重学术提升和人才培养,在多个国内外学术机构任职,发表论文200篇以上,培养了一支100余人的天然气开发专业团队。

秦宁,2008年毕业于我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保送我校研究生,2010年攻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学位,师从李振春教授。现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总工程师,兼任中国世界石油理事会国家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研究课题29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发表期刊及会议论文6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3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创新领军人才支持计划,荣获共青团中央最高荣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以及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等国家级荣誉。
她长期从事油气勘探地球物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自主研发自适应控制束地震成像技术系列,形成全方位井控立体速度建模、反向照明加权的控制束叠前深度偏移、TB/PB 级海量地震数据高性能并行计算等技术,有效支撑了我国东部济阳坳陷、西部准噶尔、南方山地等多个探区规模储量发现;攻关研发随机高密度地震采集处理技术,形成复杂地表随机地震采集设计、基于照明优化的高清重建成像、时深双域联动解释等方法,助推我国东部老区勘探降本增效,支撑了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创新研发滩浅海地震高分辨率处理关键方法及流程,形成水陆双检资料陆检微分融合、基于倾角道集的散射波速度建模、反射波与散射波联合成像等方法,有效压制海底多次波干扰,提高潜山及内幕成像分辨率,助力胜利油田埕岛-桩海、富台等探区规模储量发现,实现了渤海湾盆地滩浅海规模增储。
乔平,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师从邓少贵教授、王磊副教授,主要从事电测井方法及快速正反演研究。主持校研究生创新基金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以第一(导师第一、本人第二)作者发表中科院二区及以上论文4篇、国际会议论文2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合作授权专利4项。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等国家/省级奖项6项,获SPWLA国际奖学金、“青岛市千名优秀大学生”和行业会议优秀论文特等奖等。
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包括能源大奖、青年科技奖,另设煤炭、石油高等院校优秀学生奖及家乡教育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审定首批获准登记设立的26项社会力量办奖的奖项之一,每年评审、颁奖一次。本届颁奖大会共授予孙越崎能源大奖4名、青年科技奖20名、优秀学生奖181名、家乡教育奖8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