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相页岩油资源是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低-中成熟度页岩中储集空间的识别难度大、岩相类型多样,其孔隙系统特征与控制因素亟需厘清。
本研究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为例,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多种孔径定量表征技术,构建了不同岩相类型下的孔隙系统模式,并探讨了储层品质的主控因素。研究识别出五类主要岩相类型。结果表明,不同岩相均发育多种类型孔隙,尤其以矿物颗粒间无机孔为主,且脆性矿物含量、纹层发育程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孔隙系统的主要因素。其中,富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页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状灰云质页岩的储集性能突出,不仅具备良好生烃潜力,还富含脆性矿物,是该区页岩油勘探的优选目标。
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地学领域国际重要期刊《Journal of Earth Science》。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后辛碧霄,通讯作者为田金强教授和郝芳院士,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合作者包括中石油大港油田公司韩文中以及太阳成集团tyc151cc许启鲁。
图1不同岩相孔隙系统模式图
论文信息:Bixiao Xin, Fang Hao, Jinqiang Tian, Qilu Xu, Wenzhong Han. Pore system of the multiple lithofacies reservoirs in low-medium maturity lacustrine shales: A case study from the Paleogene Kongdian Formation in Bohai Bay Basin, East China.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doi: 10.1007/s12583-025-0237-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