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张立强 | »系属:资源系 |
|
»学位:博士 | »职称:教授 | |
»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 |
»联系电话:18678986578 | ||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 ||
»概况 | ||
◎研究方向 常规、非常规油气储层的综合表征、建模、物理及数值模拟、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识别;沉积学,油田开发地质学 ◎教育经历 1990.9-1994.6,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勘探系,获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查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1995.9-1998.3,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勘探系,获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001.9-2006.6,毕业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获地质学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4年7月至今,太阳成集团tyc151cc资源系工作 1994-1999, 太阳成集团tyc151cc助教 1999-2005, 太阳成集团tyc151cc讲师 2005-2011,太阳成集团tyc151cc副教授 2012-至今,太阳成集团tyc151cc教授 2011-20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后 2010.3-6,在美国威其托州立大学学习和合作研究 ◎学术兼职 山东省教学名师、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霍英东教育教学奖二等奖获得者、青岛拔尖人才。 现任太阳成集团tyc151cc资源系主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负责人,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点等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核心成员。 主持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特等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等。 《天然气地球科学》编委,美国AAPG会员。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 Petroleum geoscience、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地球科学(英文版)、天然气地球科学、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中国科技论文、科技导报等期刊审稿专家等。 担任学校教指委委员;学校第三届教学工作督导组督导员、第四届学校教学工作督导组副组长。 山东省师德宣讲团成员、山东高校专业宣讲团专家等。 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 ◎主讲课程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学科前沿、新生研讨课、石油地质学,等 ◎指导研究生及博士后 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150余人,留学生4人、博士后2人。部分毕业生就业情况: 2009届硕士毕业生:张纪喜(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专家)、翟盼盼(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地质所) 2010届硕士毕业生:孙廷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副教授) 刘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研究员) 2011届硕士毕业生:赵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博士,中海油上海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 方正伟(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研究室经理) 2012届硕士毕业生:程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博士,东北石油大学副教授) 杨彬(胜利油田,胜利油田十大杰出青年)、韩艺美(胜利油田) 张曙光(中石油渤海钻探,高级专家) 2013届硕士毕业生:胡晶(南京大学博士) 俞雨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出站留地质科学院工作) 邵旭鹏(中石油北京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在站博士后,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 2014届硕士毕业生:高永明(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研究院)于磊(中海油湛江分公司研究院),杨同振、蔡龙龙(中海油油服) 王韵致(江苏油田)、杨伟华(长庆油田)、王佐涛(塔里木油田) 2015届硕士毕业生:田禀睿(中海油北京研究总院) 李超(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博士、博士后,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 2016届硕士毕业生:严一鸣(中国石油大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熊丽、宋俊鹏(湖北地矿局),姜其沛(公务员) 2107届硕士毕业生:孙鹏、王伟(中国银行),陈家乐(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任心月、杜啸禹(中化集团),程晓君、王思羽(胜利油田) 2018届硕士毕业生:张超(胜利油田)、李昊东(大港油田),李越(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物探院), 程子建(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师)、刘擎宇(大港油田) 2019届硕士毕业生:严一鸣(博士)、刘玉莹(大唐集团煤层气)、周家全(北京大学博士,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 李灿雷(选调生,山东青岛)、荆亚群(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晋倩倩(大港油田) 2020届硕士毕业生:田双良(中石化南京物探研究院)、李籽锐(中建集团)、 杨迎(大港油田)、李政宏(英国攻读博士) 董丽萍(胜利油田一中)、贺文君(胜利油田) 王万楠(山东科技大学) 李婧婧(东营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分局) 2021届硕士毕业生:任晓燕(胜利油田)、李明强(攻读博士)、徐小童(博士、中石油杭州分院) 张昭丰(选调生,山东济宁)、唐涛(塔里木油田) 李淑婷(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任思南(大港油田) 陈海颖(胜利油田,博士在读)、吴启龙(胜利油田鲁明公司) 2022届硕士毕业生:韩宇龙(中石化江汉油田)、王禹(中石油大庆油田)、李洪殿(大庆油田) 邵晓璇(中石化勘探分公司)、张玉琎(山东大学)、李墨馨(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 钟远航(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季汉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 林中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2023届硕士毕业生:陈兵(胜利油田)、石文林(胜利油田) 张恩泽(选调生,山东烟台),张志桐(胜利油田) 2024届硕士毕业生:胡君达(博士在读)、王鸿冬(中海油海油国际)、张一鸣(新能源公司) 2025届硕士毕业生:孟风灵(胜利油田)、让红伟(胜利油田)、陈晓龙(胜利油田) 穆佳卉(中石油长庆油田)、黄宇鑫(中石油大庆油田) 李欣然(华为,深圳) 冯琛(选调生,湖南湘潭市) 孟圆(选调生,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 博士毕业生:严一鸣(太阳成集团tyc151cc、杨彬(胜利油田)、方正伟(胜利油田)、李君健(博士后) 贾彤(青岛海洋所)、ARTHUR PATERNE MIOUMNDE(宏华集团) ◎承担项目 科学研究方面,主持完成国家“863”、“973”、“国家油气重大专项”专题、中国科学院先导A专题、中石油重大科技专项专题、中石化及油田科研项目40余项。近几年负责的代表性项目: 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_子课题,新一代常规油气可采资源智能化评价方法研究,2025-2030 2)中石油重大前瞻项目任务,超高温压场煤系地层流体-岩石作用接续效应与孔隙保存研究,2024-2026 3)中石油重大前瞻项目任务,已知油气田储量增长智能化评价方法及软件研发2024-2026 4)中石化胜利油田,典型断缝储系统形成机制及发育模式研究,2025-2026 5)中石化胜利油田,渤南洼陷南坡沙四上亚段多类型沉积控制因素及优质储层发育规律研究,2024-2025 6)中石化胜利油田,地质模型约束的非均质储层精细刻画,2023-2024 7)中石油重大专项专题,塔西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白垩系分布(沉积演化),2019-2024 8)国家重大专项专题,库车和塔中地区深-超深层输导层非均质性(2017ZX05008-004-06),2017-2020 9)中科院先导A专题,深层碎屑岩结构非均质性储层地质模型建立(XDA14010202-4),2017-2020 10)国家重大专项专题,东营凹陷北带深层沉积充填历史及砂岩富集带分布(2011ZX05008-004-52),2011-2015 11)国家973,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深层典型致密砂岩油气藏成藏过程研究(2011CB201105),2011-2015 12)中石化勘探分公司,川东南地区志留系海相碎屑岩储层形成机理与发育模式研究,2017-2019 13)中石化勘探分公司,川东涪陵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储层形成机理与发育模式研究,2020-2021 14)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轮南及周缘地区滚动开发及提高采收率研究,2015-2019 15)中石化胜利油田勘探中心,东营凹陷西部馆陶组沉积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研究,2016-2017 16)中石化胜利油田研究院,富灰质泥岩发育区静态地质模型研究,2015-2016 教学研究方面,主持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学校重点教改项目3项,作为核心骨干完成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特色专业等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0余项。目前,负责的在研教学改革项目: 1)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负责人,2019 2)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油田地质实习虚拟仿真实验,负责人,2019 3) 教育部地质类教指委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负责人,2020-2022 4) 山东省重点教改项目,负责人,2023-2026 5) 山东省重点教改项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资源勘查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负责人,2016-2019 6) 山东省研究生质量提升计划项目“测井地质学教学案例库建设”,负责人,2019-2021 6)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地质工程专业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教学案例库建设”,负责人,2017-2019 7)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中国石油大学-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联合培养基地,负责人,2017-2019 8)教育部新工科子项目、学校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升级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18,负责人
◎获奖情况 科研方面,先后获山东省、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8项,东营市、山东省教育厅、中国石油大学等局级优秀科研成果奖20余项。 1)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地质模式约束的深层砂砾岩体储层智能预测与高效勘探,第2完成人(校内第一),2022 2)中国产学研联合会创新成果一等奖:深层典型低渗砂砾岩油气储集层的识别、表征及预测关键技术与应用,,第一完成人,2021 3)中国发明协会创新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20 4)中国产学研联合会创新奖,2018,个人 5)陆相湖盆陡坡带深部砂砾岩储层分布与输导层表征关键技术,中国石油与化工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10 6)“半地堑湖盆陡坡带深部砂砾岩储层分布规律与预测关键技术”, 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 2014.1 7) “陆相层序地层学及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12 8)“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12 9) “渤海湾盆地深层岩相古地理”,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10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5项。代表性获奖: 1)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科交叉,产科教融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升级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教育部,2023.7,第1完成人 2)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构建资源勘查工程特色专业优质教学平台”(20147842),教育部,第4完成人,2014.10 3)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2023,第1完成人 4)国家级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油田开发地质学,2020,第1完成人 5)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油田地质实习,2020,第1完成人 6)国家级虚拟教研室: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虚拟教研室,2022,第1完成人 7)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油田开发地质学,2021,第1完成人 8)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升级建设,2022,第1完成人 9)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教材建设,2017.11 10)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优质教学平台”,2014.7 11)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改革与建设”,2009.7 12) 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石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4,第1完成人 13)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油田地质实习虚拟仿真实验,负责人,2019 14) 山东省一流教材: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中国石化出版社,2025,主编 15) 山东省智慧课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2025,第1完成人
◎荣誉称号 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021 霍英东教育教学奖二等奖,2024 山东省教学名师,2020 青岛拔尖人才,2023 青岛市高校教学名师,2016, 青岛西海岸新区最美高校教职工,2021 青岛西海岸新区拔尖人才,2021 首届校级教学名师,2013 多次获得学校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硕士生导师、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 ◎著作 主编或合作出版《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油田地质实习指导书》、等教材、专著9部。 主编:油气田地下地质学,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石化出版社,2023,山东省一流教材 主编: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学校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24 主编:油气田地质实习指导书,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 主编: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基础练习及案例分析,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20 主编:油气地质类专业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23 副主编:油气田地下地质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参编: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石油工业出版社,2017 参编: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编写第三章、第八章),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 参编: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编写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第一版)、2024(第三版),国家级十五、十二五规划教材,获省级优秀教材,山东省一流教材。 参编:油气储层地质学,石油高校规划教材,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副主编: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及复杂储层研究,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副主编:录井地质,学校规划教材,校内胶印 ◎论文 在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沉积学报、地质学报、地学前缘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SCI、EI收录40余篇。部分文章如下: Tong Jia, Liqiang Zhang*, Yiming Yan, etal. Compaction and pore preservation mechanisms of deep-buried sandstone reservoi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edimentary grain size characteristics: Insights from DEM simulations[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25, Online, 107286. Yiming Yan,Liqiang Zhang*, Xiaorong Luo. The primary porosity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stics of braided river sandbody and implications for predicting the current physical properties heterogeneities[J]. Scientific Reports, 2024,14(1): 20423. Junjian Li, Liqiang Zhang*, Zuotao Wang, Yiming Yan*, Cai Chen. Response of source-to-sink patterns during the Mesozoic to tectonic setting in southwestern Tarim Basin: Insights from detrital zircon geochronology and morphology[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24, 173, 107272 Mioumnde, A.P.; Zhang, L.*; Yan, Y.; etal. Terminal Fan Deposition and Diagenetic Control in the Lower Paleogene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Bonan Sag, Bohai Basin, China: Insights into Reservoir Quality. Minerals 2025, 15, 99. Influence of the Grain Shape and Packing Texture on the Primary Porosity of Sandstone: Insights from a Numerical Simulation,Sedimentology, 2023.7.SCI一区TOP Effects of grain crushing, ductile grain deformation, and grain packing texture on sandstone compaction: Implications from DEM numerical simulations[J].Geo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4,Vol.237: 212803.SCI二区TOP Liqiang Zhang ,etal.Sedimentary dia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heterogeneity models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An example of Silurian Kalpintage Formation,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 China[J],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20,118. SCI Heterogeneity in siliciclastic carrier beds: Implications for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AAPG AAPG Bulletin,2023.7,107(7)1017–1036,SCI; Simulation of ductile grain deformation and the porosity loss predicted model of sandstone during compaction based on grain packing texture,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2(208)SCI二区TOP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point bars in Subsurface Meander-River Belt, Taking Chengdao Oilfield in Bohai Bay Basin as an example,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2022,10:932953,SCI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echanical compaction and pore evolution of sandstone considering particle breakage,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2023,10:1038038,SCI Zhangliqiang,etal.Diagenetic facies characteristics and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via wireline log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A case of Lianggaoshan tight sandstone, fuling area,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 Southwest China,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2022,10:1018442,SCI Process of porosity loss and predicted porosity loss in high effective stress sandstones with grain crushing and packing texture transformation,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1(207)SCI二区TOP Fang Z, Zhang L and Yan S (2023), Forecast of lacustrine shale lithofacies types in continental rift basin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A case study from Dongying Sag, Jiyang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China. Front. Earth Sci. 11:1047981 Fang Z, Zhang Liqiang and Ma C (2023), Development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shale lithofacies cycles in a continental rift basin: A case study of Es4 u in the Boxing Subsag of Dongying Sag, Bohai Bay Basin, China. Front. Earth Sci. 11:1136012 New method to predict porosity loss during sandstone compaction based on packing texture,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133 (2021) 105228,SCI Logging identification for diagenetic facies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in the Lower Jurassic Ahe Formation, Kuqa Depression of Tarim Basin,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139 (2022) 105601 SCI二区 Modeling Three DimensionalAnisotropic Structures of Reservoir Lithofacies Using Two-Dimensional Digital Outcrops,Energies,2020 SCI Calculating the primary porosity of unconsolidated sands based on packing texture: Application to braided river sands[J],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19,107,通讯 A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Primary Porosity of Unconsolidated Sands Based on Packing Texture: Application to Modern Beach Sand[J],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18(9)SCI Yiming Yan,Liqiang Zhang,Xiaorong Luo.Modeling Three DimensionalAnisotropic Structures of Reservoir Lithofacies Using Two-Dimensional Digital Outcrops, Energies,2020,13:4082 张立强,严一鸣,罗晓容.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地区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差异性研究,地学前缘,2018.25(2). EI 张立强,罗晓容.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相砂砾岩体成岩矿物的类型及分布特征,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26(1).EI 郑一丁,雷裕红,张立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张家滩页岩元素地球化学、古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26(7).EI 张立强,罗晓容.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砂体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特征,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7(3). EI 张立强.饶阳凹陷新近系馆陶组物源方向分析,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42(2). EI 张立强,杨晚.东营凹陷北带古冲沟古近系多物源沉积模式.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8). EI 刘鹏,张立强,宋国奇. 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馆陶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区带预测.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8(2).EI 罗晓容,张立强,张立宽,等.碎屑岩输导层非均质性与油气运聚成藏[J]. 石油学报, 2020, 41(3). EI 张立强,罗晓容,肖欢,等.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相砂砾岩体成岩矿物类型及分布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26(01). EI 李政宏,张立强,等.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识别,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30(12) 张超,张立强.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判别,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28(5). 张立强,卢旭宁,葛雪莹.饶阳凹陷留北地区新近系河流相沉积模式,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45(4). 张立强,严一鸣.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都红木组都一段砂体的差异性沉积模式,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23(5).
◎专利 发明专利8项,代表性如下: ⑴基于人工智能识别储层成岩相的深层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方法(2023.6,ZL202111058542.0),R1 ⑵一种基于地质约束的测井参数融合聚类的成岩相识别方法,ZL202411039952.4,R1 ⑶SAND-MUDSTONE THIN INTERBED SEDIMENTARY FACIES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LITHOFACIES COMBINATION MODEL AND SEISMIC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南非,R1 ⑷一种砂岩储层压实成岩过程物性演化的数值模拟方法(ZL 2022 1 0217833.8),R2 ⑸一种深层碎屑岩砂体沉积结构的建模方法,ZL202210702997.X,R2 ⑹基于机器学习和小波变换的纹层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ZL202410153826.5,2024.4, R3 ◎软件著作权 第一负责人:8件 张立强,等.典型野外露头砂岩储层3D模型分析系统,2020 | ||
